刘莉

发布部门:党委教师工作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发布时间:2024-05-16浏览次数:13

她是盛开在海洋防腐蚀领域的铿锵玫瑰——记沈阳市巾帼建功标兵、东北大学刘莉教授


温柔亦坚定,她是盛开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的“铿锵玫瑰”。勇攀科研高峰,奋战一线,展现着新时代女性的风采。用一颗学术匠心,教书育人,满怀希冀,耕耘未来。她就是沈阳市巾帼建功标兵、东北大学“三八红旗手”刘莉教授。

刘莉,中共党员,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Corrosion Communications、《腐蚀与防护学报》等杂志编委。入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2023年获评辽宁省高校“校园先锋示范岗”优秀党支部书记。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作为负责人承担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学术成果获得2021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排名第一),2019年第十二届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2017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左景依杰出青年学术奖”等。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作为东北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刘莉积极发挥“双带头人”的重要作用,坚定理想信念,带领党支部党员不忘初心使命,强化党性修养;带领科研团队攻坚克难,积极进取,投身于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

海洋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但由于海洋环境尤其是深海远海的海况复杂多变,严重的腐蚀防护问题,已成为制约海洋装备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亟待得到解决。

由于深海、远海两大苛刻海洋环境对海洋装备材料的腐蚀失效机理不清晰、对材料的侵蚀作用不明确,导致材料的设计及专用防护技术的研发没有正确的方向,阻碍了海洋装备的应用及发展。

国家所需,乃吾辈之责。东北大学教授刘莉,二十年如一日奋战在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科研教学最前沿,瞄准祖国“向海图强、走向深蓝”的战略,以炽热高昂的激情和严谨认真的态度,全情投入,兢兢业业,为保障海洋装备的长效可靠稳定运行贡献着科研人的力量。

初春的上午,阳光洒在知行楼529C,给这里平添了几分温暖和宁静,这里就是刘莉教授的办公室,在这里,记者聆听了她的奋斗故事和成长心路。


1998年,刘莉考入吉林大学化学系,2002年她师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王福会教授开展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于2007年获得博士学位。“‘要做事,先做人’。这是王老师平时对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从科研方向的明晰,到科研思维的淬炼,他指引着我不懈前行,带我走进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广阔舞台。”提到自己的成长之路,刘莉对老师充满了感恩之情。

刘莉介绍说,一路走来,自己一直坚持着“求真务实”的科研初心。“基础研究最讲究的就是‘求真’,应用基础研究最讲究的就是‘务实’,也就是研究成果和新技术要有落脚点和应用的场景,能够真正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要先行一步。刘莉和团队的研发成果能够向相关应用领域展开探索,得益于多年来在基础研究上的深厚积淀。

“如果连基础原理都搞不清楚,开发相关应用技术就无从谈起,也就不可能有实质性突破。”刘莉说。坐得了冷板凳,耐得住寂寞。在刘莉看来,应对科研工作中的挑战和难题,最宝贵的“方法论”就是坚持不懈。

从底层做起,实现应用基础研究与产业研发的深度联动,理论与技术的闭环反馈与快速迭代,刘莉和团队十几年深耕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作为负责人,刘莉先后承担多项重大科研任务。在这些项目的资助下,刘莉教授带领团队,自主攻关深海等海洋苛刻环境下金属腐蚀与防护基础科学问题。

“从防腐策略到寿命评估,再到涂层研制,在海洋腐蚀与防护领域,我们的主要目标在于为装备‘延寿’。”掌握海洋腐蚀与防护腐蚀发生的本质机理、创造性地提出新型涂层设计方法……团队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持续发力,先后研发出系列新型长寿命防腐涂料及功能防腐一体化涂层,实现了深海等苛刻环境下金属腐蚀防护“腐蚀机理—新型防护涂层—装备应用”全链条研究工作。天道酬勤,行者常至,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在多个合作企业联合开发应用,均实现批量生产。

热爱是前行的动力,团队是前进的引擎。“东北大学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科研环境,科研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国家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高度重视和投入、团队带头人王福会教授对学术方向的坚定把握、学校搭建的优秀科研平台、团队的通力合作和科研伙伴的鼎力支持。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才让我们能够学以致用,为国家做一份贡献。”刘莉表示。

刘莉和团队的学术成果,先后获得2021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左景依杰出青年学术奖”等。

沉甸甸的成绩背后,是沉甸甸的付出。日以继夜的拼搏,持续不断的投入,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绚烂的成果。“科研工作者只争朝夕的背后,的确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但同时也有一种获得感、成就感和意义感。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认知和视野不断开阔的过程,就仿佛世界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让你不要自我设限,全身心投入去燃烧自己、奉献自己,为国家作出一份贡献。”在刘莉看来,科研工作绝不仅仅是辛苦,其中更有知识女性对自我的探索、对真理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担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活跃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刘莉在立德树人的道路上躬耕不辍,以女性特有的严谨、细致和智慧,托举起莘莘学子的理想人生。

秉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刘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求索,尤其注重对学生科研思维的养成和锻炼,培养了一批批投身于材料腐蚀与防护领域的优秀学生。“科研项目只是一个载体,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养成正确的的思维方式和科研价值观,则会使他们终生受益。”刘莉说。

刘莉要求学生们重视基础学科研究,筑牢理论基石,绝不能投机取巧。“在科研和学习过程中,刘老师总是会敏锐地捕捉到我们的心情波动。钻研新的科学问题,常常需要走进未知的领域,陌生的道路走起来难免不断碰壁,而每每我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挫折,刘老师总会以自己的读研经历鼓励我。这种平和的交心时刻,她仿佛就是亲切的学姐,与我分享她自己的读研经验,为我不断攻克难关带来信心和力量,平复我频频受挫的心灵,让我意识到失败不过是黎明前的黑暗,正确的科研态度和清醒的分析头脑,就是披荆斩棘的利剑。”刘莉的博士生陈文铮动情地说。


“在科研方面,刘老师就是我们的安心剂。她总能发现并指出我们实验和科研过程中的不足。我常常有着粗心的毛病,刘老师一次次指出这个毛病的对我的影响,并耐心叮嘱我改正。”博士生王文泉说。

优秀的研究生导师,不仅意味着优秀的学术能力,更意味着一颗关爱学生的心,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硕士生费渤文眼中,刘莉老师讨论学术时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平时则幽默风趣、关爱学生,真正做到了与学生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师生的良好合作不仅能够带来学术上的成功,更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就共同的理想和目标。

多年来,刘莉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其中,博士生多次获得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优秀论文奖、中国腐蚀电化学与测试方法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中国腐蚀防护学会青年讲评会一等奖以及中国腐蚀防护学会优秀博士论文奖等。


刘莉深知,培养人才不仅要提高学术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立志报国。她带领团队开展了丰富的党员教育活动,带领师生一同参观东北大学校史馆,校友前辈的光荣事迹激励着青年们励志笃学;带领大家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宁省工业展览馆,学习党史以及国家发展史,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发展历程和为国为民的伟大奉献精神;组织学生开展观影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累累硕果,学生们在为党为国感到自豪的同时,也认识到肩上所背负的重担。

作为东北大学腐蚀与防护中心党支部书记,刘莉爱党爱国,立场坚定,恪尽职守,积极发挥“双带头人”的重要作用。她十分注重支部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导党员教师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争做“四个引路人”和“四个相统一”的表率。她带领党支部党员强化党性修养,不忘初心使命,投身于国家“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学科建设过程奉献力量,起到“头雁效应”,发挥正向力量。

“我们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着眼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做强优势学科,不断推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把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做好学生的掌灯人,把科技发展作为发展根基,把为国奉献作为最高追求。”展望未来,刘莉说,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手头的每一项工作,为团队带出更多优秀的年轻人,让所在的学科和方向后继有人,不断发展壮大,更好地为国家科技发展事业作贡献。

在科研创新阵地勇攀高峰,在行业内绽放自己。

致敬东北大学刘莉教授,每一个了不起的“她”终将汇聚成时代前进的大江大河,勇攀高峰!